Skip to main content
觀點

揭示亞洲多元化的固定收益格局

亞洲固定收益市場是一個多層次的環境,為投資者提供橫跨本地貨幣債券和硬貨幣債券的各種投資機會。

4分鐘閱讀
債券投資管理亞太區主管及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新加坡公司主管

市場參與者和媒體有時可能將亞洲固定收益視為同質市場。然而,鑑於該地區的經濟和監管發展處於不同階段,仔細觀察亞洲債券市場就會發現,其投資者類型和債券發行範圍廣泛,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

以東亞為例,截至2023年9月末,未償還本地貨幣債券發行總額為 23.5 萬億美元。1這筆金額分為三個部分,包括 14.7 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和 8.3 萬億美元的企業債。其餘 5 萬億美元反映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券,例如用於管理利率的債券。2

另一方面,未償還的硬貨幣債券(以外幣發行的債券)金額較小。截至 2023 年 9 月止季度僅發行 411 億美元,而本地貨幣債券發行量為 2.5 萬億美元。3

在東亞,南韓和中國等領先經濟體通常會發行更多的硬貨幣債券,因為在這些地區經營的公司往往需要更多資金以在海外採購商品或服務。該等債券將面向外國投資者發行,因此信用狀況足夠強勁的企業往往可以透過此方式籌集資金。

本地貨幣和硬貨幣的組合

在遠東的印尼等欠發展市場,海外投資者對硬貨幣債券的需求較低。差異相當顯著,南韓在 2023 年第三季度以 G3 貨幣(美元、歐元和日圓)發行了 152 億美元債券,而印尼僅發行了 6.58 億美元債券。柬埔寨、寮國、菲律賓和越南同期沒有發行任何 G3 硬貨幣債券。4

此外,與美國或歐洲相比,硬貨幣債券發行在亞洲債券市場總量中的佔比較低。2022 年,亞洲硬貨幣債券佔各類已售債券的 12.6%,而全球其他地區的平均比例約為 36%。5這是因為眾多亞洲公司尋求在境內滿足其借貸需求,但決定公司如何在各個市場籌資的因素各不相同。退休基金等本地投資者將更容易被本地貨幣債券所吸引,因為這可以消除外匯風險,並更緊密地匹配其負債。

可持續債券發行量繼續增長

可持續債券(也稱為綠色、社會、可持續和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一般是為了向各種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而發行,包括但不限於改善電力網路或加強廢棄物管理系統。6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於 2024 年 1 月發行了 30 億美元債券,使其過去五年籌集的資金超過 200 億美元。7可持續本地貨幣債券和硬貨幣債券發行的比例約為 70/30。

預計到 2024 年,亞太可持續固定收益市場將增長約 10% 至 2,600 億美元。8在類似的報告中,標普預計環球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1 萬億美元,因此亞洲在總額中的佔比將會增加。9

本地貨幣政府債券的主要投資者

更深入研究,本地貨幣政府債券的投資者通常分為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和央行。整個地區的投資者類型各不相同。例如,在中國,銀行是本地貨幣政府債券的主要持有者佔 62%。相較之下,泰國的銀行僅持有 24%,而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10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普遍認為,充分多元化的投資者群將帶來效率更高、更具競爭力的市場。衡量市場集中度的常用指標是赫芬得爾-賀希曼指數。該指數越高,投資者的多元化程度越低。亞洲開發銀行在最近的分析中表示,越南和中國在赫芬得爾-賀希曼上的得分都很高,而投資者結構相當廣泛的印尼和南韓的得分較低。11

2024 年剩餘時間的市場發展

從宏觀經濟角度而言,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市場繼續為投資者提供潛在的回報機會,尤其是與歐元區等其他地區相比,某些收益率看似具吸引力。在硬貨幣市場,考慮到所提供的利差,政府發行的債券似乎很有吸引力。

但同時亦存在挑戰,並且我們關注美元走強及其對通脹的影響,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通脹。我們也在觀察中國的中期表現。令人擔憂的領域包括某些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以及疲弱的消費。儘管如此,中國政府有多種財政刺激方案可供選擇。這增加了中國克服該等潛在障礙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